牆體材質、牆面狀態的準備,是影響塗料完成面的一個很大因素。
因天然礦物塗料本身有黏性,所以室內常見的牆體如水泥牆、矽酸鈣板、水泥板、石膏板、水泥漆牆、乳膠漆牆、木夾板、磁磚、金屬等等,都能黏著上去,但因為天然塗料不會添加化工樹酯,黏性並不如化工調和過後的漆,像是乳膠漆、水泥漆等等,因此如果是牆體本身孔隙較小又光滑的材質,是比較容易因摩擦刮傷而受損。
這裡我們整理了大部分的資訊,建議在 DIY 之前詳細閱讀,確保不會因此失敗或超出原先的預算。
牆體檢查
牆體的狀況必須良好,如果有漏水或壁癌,請務必先處理完成。有舊漆面剝落,請務必刮除。
適合的底材
必須穩定不會熱脹冷縮、能承重、 乾燥、吸收性強、粘合性強。並且沒有灰塵,油漆和油脂。
如:礦物性底材、混凝土、磚牆、 石膏板、矽酸鈣板、黏土、乾淨的水泥漆舊塗層。
不那麼適合的底材
有光澤的非吸收性、無孔隙的表面,礦物塗料依附上去,有可能也因外力或彎曲脫落 如:玻璃、金屬、塑膠表面、油性塗層、長時間潮濕狀態的底材等。木夾板製成的輕隔間與曲面牆,因其易熱脹冷縮的特性,日後牆面是 有可能產生裂痕。
絕對需前置處理的底材
輕隔間板材(常見板材可見下方表格),需將縫隙以批土或 AB 膠補平,牆面必要時可整面批土。依吸水性、材料膨脹、異材質、舊漆面等因素可能須使用天然底漆/水性底漆。
木夾板需批土整平,並使用油性底漆把毛細孔封閉。
牆體的吸水性是關鍵
牆體的吸水性,包含整面或部分需要平均吸水,如果有補土或填縫,則需要使用底漆來平衡。整體吸水性太高或太低,也可能會造成施作困難。
使用區域也很重要
天然礦物塗料可施作於天花板、壁面,不可施作於地板。容易接觸到油脂、水易沖刷處不建議施作(如廚房炒菜區、浴室濕區)。
我們整合所有注意事項為表格,方便大家評估判斷
牆體材質 |
通用注意事項 |
建議處理方式 |
常見狀況 |
水泥牆、石灰牆、土牆、磚牆 |
1. 必須無塵、無油脂、無膠、吸水性不過高或過低。只要有整體或部分,吸水性不一(例如填補、異材質),建議上底漆 2. 能輕微吸水的表面最佳,越平整光滑無孔的表面,對於塗料的抓附力越低 3. 塗料能微調節濕度降低壁癌發生,但不能除去壁癌及防水,請確認牆面狀態後再塗刷 4. 牆面容易遇到吃色、噴油、沖刷區域不適合施作(浴室濕區、廚房炒菜區等) |
使用一般水性底漆平均吸水性和增加黏著 石灰、土、磚牆,可用水充分濕潤平均吸水後直接上塗料 |
未上底漆或充分濕潤牆面,吸水性過強,導致塗料乾燥太快,無法黏著或完成面搭接或補丁痕跡 |
隔間牆:木夾板、矽酸鈣板、水泥板、石膏板、白磚牆等有拼接的牆面 |
板材拼接處吸水性會和板材不同,請使用水性底漆整體平衡 木作夾板請務必使用油性底漆封閉毛細孔 |
未上底漆導致搭接處和板材的顏色不同 木夾板未上油性底漆導致吐色、吐油、吐鹼 |
|
舊有漆面 |
只有在舊漆面穩定的狀態下(已上底漆或已是面漆、無補土),您可以不再上底漆直接塗刷塗料 |
未確認吸水性及牆體材質,導致乾燥太快或太慢,黏性不足、完成面搭接痕跡明顯或吐色 |
|
其他如金屬、畫布、磁磚、系統板、木皮 |
請參考通用注意事項第2點,塗料本身可黏著於各種物件上,但天然塗料不含樹酯,黏著力較低,建議以小量實驗再決定是否使用 |